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马云
查看: 38|回复: 0

[沙县区(Shaxian District)] 潘伊铭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
发表于 2025-2-7 10: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伊铭(1873~1951)
字立勋,人称铭发,小名阿奴。沙县城关和仁坊人。祖上原籍南安,后迁长乐,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到沙县定居,以撑船谋生。潘伊铭15岁,便撑着小船运货。
当时货船从城关到琅口运货,一般人一天运一趟。潘伊铭每天傍晚将船放到琅口,第二天一大早动身,一天可以运两趟。因此,得到一茶叶箱制作商潘老板的赏识。潘老板还许诺,潘伊铭如果做茶叶生意可以来赊茶叶箱。潘伊铭的母亲在琅口金和丰茶庄杨老板家当奶妈。有一次,潘伊铭去看妈妈,同杨老板谈起做茶叶生意的事。杨老板讥笑他连茶叶箱也买不起,哪懂得做生意。潘伊铭说,茶叶箱倒买得起,就是没有本钱买茶叶。杨老板当即夸口;你有茶叶箱,我赊给你茶叶。潘伊铭当即去向潘老板借了一千个茶叶箱,杨老板无奈,只得借给潘伊铭一千箱茶叶。潘伊铭就此步入商界。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前后,潘伊铭在西门外后黄桥开办潘铭发南货店,光绪29年(1903年)前后,在福州上杭路万隆巷开办金裕铭庄,专营双凤商标茶叶。第二年,金裕铭扩大规模,从小巷子迁到台江文虎路3号。
民国3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海运不通。大批茶叶屯积滞销,成了老茶,金裕铭庄大伤元气。潘伊铭根据沙县盛产木材、笋干,且这两种东西保存期较长的特点,转做木材、笋干生意,不久便打开局面。金裕铭代办的沙县、永安一带的木材、笋干,经沙溪抵福州,转口上海、天津等地,并销往海外。沙县笋干还曾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
民国13年,潘伊铭创建沙县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从德国购进一台23千瓦火力发电机,创办沙县最早的电力工业。随后,又办起锯板厂、碾米厂,奠定了沙县最早的工业基础。民国17年,购置“新捷裕”、“新捷凤”两艘汽船,丰水期来往于沙县、南平、洋口、建瓯之间,开沙溪汽船航运之先。不久,参与组建“闽江上游延(平)建(瓯)沙(县)洋(口)四线轮船营业联合办事处”,即“闽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之一,潘伊铭占有其中的1/8股份。
潘伊铭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他主动从上海买回一架救火水龙,并承担大部分的费用。翌年8月,城关西山坊发生火灾,由于有了救火水龙,大火很快被扑灭。民国25年,他带头捐献银元600元,筹建沙县卫生院。此外,诸如试种木薯、引种美国柑桔、引进沙县第一台织袜机、赞助沙县籍人士求学等等,都显示出潘伊铭关心家乡经济建设的热忱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眼光。
民国27年初,潘伊铭已经装船就绪准备运往上海的四千多担(每担65公斤)笋干被驻守福州的国民党军队用于填塞五虎口航道,以防日本军舰入侵,数十万银元的资本毁于一旦,潘裕铭从此一蹶不振。
潘伊铭二度出任沙县商会会长,并担任过全国商会联合会执行委员、农商部咨议、福建国民经济建设分会委员、闽北水利建设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1年冬,潘伊铭在沙县病逝,享年76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匹夫众人

GMT+8, 2025-5-9 16:55 , Processed in 0.0643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