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马云
查看: 39|回复: 0

[越城区(Yuecheng District)] 蔡柏龄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
发表于 2025-2-6 21: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柏龄,中国物理学家。他的父亲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幼少年时期随父母几次去德、法等国。1928年毕业于比利时沙勒罗瓦专门学校机械系,1929年毕业于法国格勒诺布尔电工学院电机系,1930年获得巴黎理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1931年到法国强电磁体实验室(贝尔维尤)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到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莱)工作;同年还参加了法国国家物理学博士论文答辩会。他长期留居法国从事磁学研究和强电磁体设计工作等,曾几次回国。1934年获得法国研究发明局银质奖章,1947年获得埃梅·贝尔泰奖。
蔡柏龄对磁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有:①气态和液态分子的磁性和磁光性质;②多种反铁磁性固体盐类的磁性与温度关系;③大型电磁体的设计研究和强电流的测量等。蔡柏龄在1936~1938年研究过气态一氧化氮、氧和氦的磁(致)双折射和磁(致)法拉第旋转,及液态一氧化氮的磁化率。而后直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第4周期中过渡金属(如锰、铁、钴、镍、铜等)的氧化物、卤化物和碳酸盐等的多晶体和单晶体的磁化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从实验上最早发现了其中多种化合物的磁化率-温度曲线出现最大值的反铁磁特性,也是最早把反铁磁性理论应用于解释这些化合物磁性的学者之一,对早期反铁磁性研究有重要贡献。此外,还参加了法国“土星”质子同步加速器用的电磁体(1960)和大型气泡室的电磁体(1963)的设计、大型永磁体(1947)和高梯度磁场(1947)的设计,以及采用磁位计法测量强电流(30kA,1939)等工作。蔡柏龄在30多年中发表的学术论文约30篇,主要有:《NO的磁旋转》(1936)、《压缩的NO的磁双折射和He的磁旋转》(1937)、《MnO的磁化率转变点》(1938)、《MnF的低温磁化率》(1939)、《钛铁矿(TiFeO)天然晶体的主磁化率》(1956)、《钴的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的主磁化率》(1960)、《氯化亚铁的主磁化强度》(1967)和《“土星”质子同步加速器用的电磁体》(1960)等。
人物关系:父亲:蔡元培 (1868~1940)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兄弟:蔡无忌 (1898~1980) 著名兽医学家蔡怀新 (1929~2010) 蔡睟盎 (1927~2012) 姊妹:蔡威廉 (1904~1939) 油画画家丈夫:林文铮 (1903~1989) 母亲:黄仲玉 (1877~1921) 蔡元培的第二位夫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匹夫众人

GMT+8, 2025-5-9 18:22 , Processed in 0.1930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